地雷管是怎么越来越花里胡哨的?

嘉辉 阅读:671 2024-07-26 18:12:38 评论:0

说起地雷管,相信经常健身的小伙伴对这一训练工具并不陌生。从健美老铁们的划船,到运动员们的单手爆发推肩,这个由一根杠铃杆 多方向插销的组合训练工具,一直以配角的身份活跃在健身人的视野中。

不过最近事情有了转变,国内社交媒体上一段段多人使用地雷管进行“花里胡哨”的换手训练的视频火爆了健身圈,这些十分新鲜的训练动作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是花拳绣腿还是真材实料?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ATP便利店:

一站式解读运动健身消费

🤔

地雷管搅动健身圈

相信各位经常健身的小伙伴对地雷管这一训练工具并不陌生。早在阿诺时期,地雷管划船就已经成为了健美界的黄金练背动作,发展至今,这一工具早已被包括但不限于健美的各个领域的训练体系所接受。

地雷管的原称为Landmine,在国内也被翻译成地雷杆。其器械需求特别简单,一根杠铃杆配一个地雷杆插销就可制成。

真正让大家感到陌生、感到好奇的其实是地雷管的使用方式。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在近期刷到过一个叫“地雷管大学”(LandmineUniversity)的账号发布的地雷管培训视频。

视频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般会人手一根地雷管一字排开,展示动作大多充满爆发性,并以单边动作为主;其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包含了许多地雷管换手、肢体旋转的元素

,整体相比一般常见的地雷管训练,显得更加动态、强调爆发力。

●IG@landmineuniversity

除此之外,这些视频里还会有一些不常见的拉伸动作,比如弓步侧身直臂贴墙;另外,不抓地雷管那侧手“张牙舞爪”的动作,也是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个点。

新体系的出现,总会伴随着重重质疑。视频下我们能看到不少“看着想笑”,“这是为了卖课割韭菜吧”,“这动作有什么意义”的评论。

这个“花里胡哨”的地雷管训练体系究竟是什么来头?这个所谓的“地雷管”大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地雷管大学究竟是啥?

前摔跤与橄榄球运动员创立的训练体系

虽然这个由“地雷管大学”推出的训练体系,今年才首次进入中国内地,但其实他们早在2020年就诞生了。

地雷管大学的创始人是AlexKanellis。他曾是一名州冠军摔跤手,爱荷华州佳得乐年度最佳球员(橄榄球),以及爱荷华大学橄榄球运动员。

AlexKanellis

Kanellis从橄榄球退役后曾在Regina高中担任了十年的体能教练,还作为助理橄榄球教练工作了八年,并短暂担任过摔跤主教练。

从学校系统出来后,他作为体能教练入职了一家运动产品公司WeckMethod,这家公司以推出专项的训练工具与独特的训练课程闻名。

在WeckMethod任职期间,Kanellis也一直担任着各类培训课程教官的工作。比如ROTATIONALMOVEMENTTRAINING®

,就是一种使用RMT®Club(异型棒铃)、RMT®Rope(绳子)等工具,以旋转动作为主的训练体系。

随着Kanellis上课过程的深入,他逐渐将多年来自己使用地雷管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课程,最终于2020年底创办了LandmineUniversity,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地雷管大学

地雷管大学都练些什么?

大概介绍完它的起源与创始人的背景后,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这个训练体系究竟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文献,并咨询了专业的教练后,小编整理出了地雷管大学训练体系的三大底层逻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爆发力是训练的核心

虽然地雷管也可以用来做很多等长或是慢速的离心训练,也经常被健美运动员用作大重量增肌,但它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杠杆优势,使其非常适合用作爆发力训练。

地雷管的一端为支点,另一端负载,动力点通常在负载端的更远离支点处,是一个非常典型二型杠杆。

当杠铃杆水平于地面时,负载的力臂最长,扭矩最大,最不易举起;但随着地雷杆被抬离地面,负载力臂会逐渐变短,直至杠铃杆垂直于地面力臂减为零,整个过程是一个扭矩逐渐减小,逐渐省力的过程

这一特性,使得地雷管在被抬起的全程更容易被逐渐加速,也更符合人体结构从屈到伸、末端加速的过程,非常适于爆发力训练。

奥林匹克举重的平替

奥林匹克举重动作,比如高翻、抓举是杠铃爆发力训练的黄金动作,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也被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能教练广泛纳入了自己的动作库中。

奥举动作虽好,但也有着自身的缺陷。据AlexKanellis本人的分享,他发现其中有两点不足:第一,动作复杂,学习难度过高;二,双侧动作,对许多项目来说迁移性不够。

AlexKanellis在生涯初期最主要的工作是在高中带青少年体能,他发现对于青少年而言,奥举动作的学习成本非常高,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也非常多,有时候一节体能课,可能要花费一半的时间去纠正动作,而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训练。

另外,奥举动作都是双侧发力,而且是全脚掌着地,这与大部分运动的实际情况不符。但地雷管举重不同,单侧发力与大部分运动项目的动作模式更接近

,同时前脚掌着地的动作要求,不仅锻炼到了足踝力量,也更符合人在跑跳时的实际情况。

最终,AlexKanellis把答案放在了地雷管上。他认为,地雷管举重既能获得奥举动作的效果,又更加的简单易学,同时还能有更强的迁移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地雷管学院的动作库虽然非常丰富,但其核心还是在地雷管蹲、地雷管硬拉、地雷管高翻、地雷管挺、地雷管抓举这几个与举重动作一一对应的动作上。

不过真的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这些动作其实早在地雷管大学之前,就有很多人使用过了,那地雷管大学的“地雷管举重动作”的独创性又在哪呢?这就要提到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点:脊柱引擎。

以脊柱引擎理论(TheSpinalEngineTheory)

为基础

这一点,是整个地雷管大学训练体系的精华,也是他们的动作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独特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脊柱引擎理论来源于一名加拿大的生物力学领域专家SergeGracovetsky,他根据没有胳膊和腿的残疾人利用脊柱的活动完成行走的动作模式,总结出了一套规律

:人体移动、完成动作的动力之源,来自于近端的脊柱,腿并不负责步态,而是表达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步态周期来简单理解一下脊柱引擎的概念。

具体来说,在单腿准备接受冲击进入支撑阶段的下降期间会导致腰椎侧弯,引起骨盆-骶骨的自然反应,这在腰椎关节和椎间盘中引起一种自动反应,它们在冲击侧产生接触/压缩,存储扭矩和势能,然后“弹开”以帮助拉动骨盆和下腿向前迈进下一步

。这在行走过程中一再重复,可以认为是由“脊柱引擎”产生的运动,不仅仅是由腿驱动。

地雷管大学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在传统的强调脊柱稳定、核心收紧的地雷管动作中,大量加入了腰椎的侧屈、胸椎的旋转与下肢的左右交换,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

比如在地雷管大学的动作库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基础动作“Screwdriver”。这一动作也可以称作地雷管大学体系的起手式

Screwdriver要求练习者双手在胸前合十同时手肘外展,然后利用胸椎旋转 腰椎侧屈 髋屈 跖屈的组合动作,尽量将手肘与同侧髂前上棘接触,完成一个单边“压缩”的动作,这一姿态也被称为“Coiled”

在Coiled的姿态基础上,练习者可以进而完成Coiled弓步蹲,分腿挺等一系列动作,它同时也是“地雷管翻”到“地雷管挺”过渡的中间动作,类似于举重中从“翻”到“前蹲”再到“挺”中“前蹲”的作用。

地雷管大学培训是智商税吗?

大概了解完地雷管大学的基础理念与训练功效后,我们最后在简单聊聊一个更实际的问题:这一训练体系,值不值花钱去学?

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一位刚刚参加完内地首场培训的陈南志Martin教练,听他分享了一些亲身感受。

Martin教练是东莞EYAperformance健身工作室的创始人,他还是NASM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中国区导师、广东省队网球体能教练,曾带运动员获得十五届省运会网球单打项目冠军。

据他透露,他最开始之所以会对地雷管大学体系感兴趣,也是苦于他在教很多运动员进行高翻训练的时候,技巧都非常难以掌握。后来他发现貌似地雷管是一个很好的新手替代品

经过亲自尝试动作后他发现,地雷管翻挺的杠铃速度会更快,这貌似也能作为运动员速度-力量周期转化时替代传统高翻的替代方案。

出于这个初衷,Martin教练决定参加地雷管大学的培训。在这他提到了一点非常关键的细节:他学习的地雷管大学课程,是涵盖了RMTS体系的(WeckMethod机构里的另一套培训课程)。

他也因此了解到地雷管大学其实就是在RMTS体系衍生出来的产品。

在整个培训中,地雷管是怎么越来越花里胡哨的?真正的底层理论基础由RMTS带来,其中又会仔细讲解到三个概念

COILINGCORETRAINING®

:这种训练方式强调脊柱侧屈,压缩一侧,一次只训练一边。使我们能够加深充分旋转范围的理解,并用它为基础来转换为其他训练。

BILATERALTORSIONTRAINING®

:这种训练方式是在无法选择侧弯或盘绕但仍需要应用旋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立定跳远、蝶泳、传统举重、甩动引体向上等。

ROTATIONALMOVEMENTTRAINING®

:这种训练方式就是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表达,或者我们常说的从一圈到另一圈的表达。掌握这种运动方式对于实现最佳的人体表现至关重要。

而地雷管大学则会更多的使用到CCT(COILINGCORETRAINING®)和RMT(ROTATIONALMOVEMENTTRAINING®)的概念。通过学会如何进行单侧压缩产生力量(CCT),转而使身体产生位移或者使物体移动(RMT)。

因此最后Martin教练也总结到,如果单独评论目前国内这次地雷管大学的培训,整体趋于简单化,更多的只是把动作呈现出来

。如果单纯只去完成地雷管大学的动作库,能给到我们的效果也许很简单,而且确实有点花里胡哨

其培训真正的核心还是RMTS的概念以及我们对运动项目的理解

,如何将RMTS理论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东西。

当然,网上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比如美国的著名运动表现账号、在Youtube上拥有50w 粉丝的GarageStrength的DaneMiller教练就曾在他的视频里做过一个锐评。

DaneMiller

他虽然没有直接否认该体系的训练功效,但也直言了AlexKanellis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商人,成功将零散的动作包装成了一套体系。

另外他从格斗运动的角度还提到,虽然地雷管大学宣称自己的动作更有“迁移性”,但他认为一个真正有迁移性的训练动作应该来源于这个运动的专项训练本身,模仿专项动作的力量训练,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迁移性

比如地雷管大学里充满“顿挫感”的翻挺动作,并没有摔跤运动员在运动时的那种真正的流动性。这真的能更好地帮助摔跤运动员吗?DaneMiller表示质疑。

这一点也与Martin教练的总结不谋而合:地雷管大学的训练体系,“花里胡哨”的动作只是表面,其背后的身体逻辑,可能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精髓。

看完了以上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呢?你还会觉得他们是花拳绣腿吗?最重要的是,你会为这套理论买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编辑:Jeremy

参考资料:

【1】https://rs3sports.org/blogs/f/

spinal-engine-the-key-to-efficient-movement

a41994606/barbell-landmine-exercises/

🔍搜索「ATP便利店」: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wellness行业讯息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