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尼克松因一句话震怒,毛主席哈哈一笑:你不是我们要打倒的人
1971年3月2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赴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的参赛代表团就有中国男子乒乓主力队员庄则栋。乒乓球作为一项发源于欧洲但亚洲人尤其擅长的球类运动,直至如今被中国选手包揽各项大小赛事的奖牌,一直以来都跟我国运动文化息息相关,但真正走出国门搬上国际历史大舞台,还得是因为这一次在日本的锦标赛事。
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庄则栋从小就对乒乓球展现了浓厚的兴趣,他14岁加入北京少年宫业余体校乒乓球小组,17岁就入选了北京市乒乓球队并参加比赛获得冠军,此后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他更是蝉联三次冠军。正是如此突出的乒乓战绩让他毫不意外地在那一次世锦赛也出席了。就是这一次关键的时机,他做出了一个加速当时中国国际外交的重要举动。
当时的庄则栋在中美建交的历史上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正是因为他的包容大气以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才致使他能够展开接下来的故事。
当时与他一同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球员科恩正准备赶去比赛场地,一时情急错乱之下竟然跑到了中国队员的车上,这可不得了,一车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看着这个冒失的美国球员,这个美国球员自己也感到略显尴尬。
不为别的,就凭当时中美关系冰封20多年之久,两个庞大冰冷的国家机器哪怕再想靠近也无法一时间就拉下面子立刻交谈。就在大家都在猜测美国球员科恩的来意时,庄则栋却主动递上了一瓶水和擦汗的毛巾,甚至还给这个素不相识的美国球员赠送了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
等到把这个美国球员安全带到比赛场地后,科恩为了表示感谢,主动邀请庄则栋去了记者接待室,他嘴里用生硬的汉语连说着“谢谢”,一边掏出一件球衣要送给庄则栋。
这个举动看似毫无心机,但着实把中国代表团的陪行外交官吓得不轻,要知道中美两国冰封已经20多年,送一件衣服事小,可两国之间的外交事大。陪行官正要挥手制止庄则栋接下球衣,但庄则栋却对他微微摇头,不管中美是否建立外交关系,但中美球员之间的个人情谊却可以很单纯。于是庄则栋收下了那件衣服,也拉开了中美外交的序幕。
此后的几次训练,科恩都会看见一个中国面孔在场外的训练车旁等他,笑眯眯地问他要不要一起去比赛场地。仅仅经过几天的赛事来往,庄则栋和科恩的关系突飞猛进,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世界乒乓锦标赛结束,科恩还在恋恋不舍地说:“中国人是好人,我也想去中国看看,但人家没有邀请,大概去不了吧。”
庄则栋的小球推动大球也作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则传奇故事流传至今。
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出生于1913年1月9日,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他留给中国人的印象不外乎在中美建交的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尼克松总统先后访华两次,两次分别在任期内和任期外,但据外媒报道,这境遇不同的两次访华都让他宾至如归,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尼克松在中国感到震怒,又很快被安抚好情绪重新建立两国邦交呢?事情还要从1917年的中国式外交说起。
那段时间正是我国坚定不移向社会主义道路靠拢而与美国关系冰封的时刻。中国的先进武装都是向苏联学习,但1967年-1969年发生的珍宝岛事件却逐渐让中国和苏联脱离开来,那时的苏联边防军数次侵入珍宝岛,伤害我国边民及国防战士,严重侵害了我国领土权益。
中国政府指出:“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的责任,但是中国政府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但苏联领导人完全出尔反尔,持续威胁我国,企图占领珍宝岛,面对如此蛮横无理的要求,我国终于放弃了单独和苏联建交的外交思路,开始积极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
机不可失,正是以庄则栋为中心形成的乒乓式外交给了国家领导人启发,当时的毛泽东立即改变主意,邀请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在比赛接近尾声时下达指令。
《周恩来年谱》记载:
“1971年4月10日,本日,根据毛泽东作出的邀请美国乒乓球访华的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对外宣布正式邀请美国队访华。”
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华的这一天,受邀前来的不只美国代表团单独来访,一同前来的还有加拿大,英格兰,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四个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周总理亲自会见了他们。
为了不让这些代表团感到地位上的差异,周总理想出了一种全新的会客方式,他在每一个代表团的位置上都设置了主座,周总理就这样挨个分别与每一个代表团进行了会谈,逐一同各个代表团合影留念。
但这些代表团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美国代表团的出现,周总理在接见美国代表团时说:
“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就是这场轰动世界的特殊外交方式,也正是起源于一枚小小的乒乓球,中国和美国结束了长达22年的冰封关系。
临别时,周总理又对美国代表团说:
“我请你们回去把中国人民的问候转告给美国人民,中美两国人民过去的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
周总理说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年尼克松因一句话震怒,毛主席哈哈一笑:你不是我们要打倒的人只要是爱好和平并有长远见识的两国人民都很赞同中美建交。早在之前双方试探往来的过程中,就有从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传来消息,美国高层试图缓解改善中美互相敌视互不来往的局面,并提出承诺,绝不参与任何孤立中国的安排。
这件事刚被传回国内,毛泽东立马就批准恢复了中断两年的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
1970年1月,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要知道这可是美国第一次在国际历史上公开承认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甚至引来苏联驻美国大使的惊讶和疑惑,但美方只是淡然一笑。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的访华特使提前来到中国。表面上是说基辛格要访问巴基斯坦以及越南、泰国,但实际上他却是秘密转道前往中国。正是因为当时的中美关系十分复杂,基辛格才不得已向全世界隐瞒自己的行程。但他这一趟中国之旅可谓是收获颇丰,据记载,基辛格在中国待了短短两天四十八个小时,中美双方谈话就长达17小时之久。
这段时间周总理就国内外形势以及世界格局都和基辛格反复探讨,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促进中美建交最根本的一点:基辛格明确表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无法否认,美国不能支持也没有权利支持台湾独立。正是有了这些政治层面的共识,中美两国才能真正完成建交。
基辛格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来华拜访的美国高级官员,在之后的中美建交中显然功不可没。但我们知道外交并不像朋友间相处那样简单明了,往往最和谐的外交方式也就代表着某一方在费尽心思周旋。
就在基辛格来华洽谈的过程中,美方的公告表达的是“中方邀请美国总统访华”,但中方用的表述方式却是“美国总统决定来华访谈”。这一下基辛格就不乐意了,当时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怎会允许自己屈尊降贵主动提出来华访谈?美方的意思当然是要我们邀请他们来,他们才答应。这种外交困境其实很常见,但一涉及美方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了。
还得亏是咱们睿智的周总理,用了一招四两拨千斤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大笔一挥将公告标题改成了“中方获悉美方有意来华访问,中方邀请美国总统访华。”如此一来既顾全了美方要求的超级大国的面子,也展现了我国宽厚包容的谦逊风范。
基辛格博士也为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带着从中国收获的情报返回美国了。
中美两个国际巨鳄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都发生根本上的态度转变,这实在是极其令人震惊的事情。之后我国也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加强了联系,为我国后期的改革开放打下了优质的基础。更以至于削弱了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
当时的我国已经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状态,而是要开始两只手掌抓发展,
基辛格回到美国后就向尼克松汇报了所有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尼克松也决定了在1972年的2月亲自访华。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30分,周总理已经在北京机场迎接等候,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飞机抵达中国,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夫人帕特。他们俩刚一下飞机出了舷梯就热情展开笑脸向周总理伸出了双手。在这里其实有一个小疑点,按理说应该是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发挥热情的待客之道,可为什么尼克松却显得比周总理还要热情呢?其实这有两个原因:
中美关系已经冰封二十年,冻得太僵太硬而互相都不了解近况,在美国人看来,我们的新中国还是那个以泱泱大国天朝自称的愚昧清政府统治下的腐朽之地。在清朝,外宾来邦觐见可是要行跪拜礼的,以美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以及尼克松美国总统的重要身份自然是不可能做出这种有损国威的举动,但来中国做客却又不按照中国的礼节行事确实又会影响两国刚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所以为了试探也是为了先一步发声夺人,尼克松夫妇一下飞机就主动向周总理热情打了招呼。
曾经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当时的美国代表福斯特·杜勒斯傲慢无礼拒绝和周总理握手示意。这种礼节上的失误实在是有伤大国风范,于是这次访华,尼克松决定亲自弥补这个错误。他选择了主动向中国伸出代表友谊连结的双手,以此获得中国领导人的好感和认同。
无论是哪一个理由,都在直接或间接证明了美国对此次访华的重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两双手紧握在一起,一个时代就这样向我们展开。周总理曾这样对尼克松说道:“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已经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在后来新华社的记者采访尼克松之女朱莉的报道中,她向我们透露其父为了访华一直在白宫练习使用筷子吃饭。我们都知道欧美国家一直对亚洲神器筷子十分好奇,每一个来中国的老外都很喜欢挑战用筷子,现今网络流传的多个老外用筷子的视频总能让我们捧腹大笑。
但谁能想到尼克松也会在私底下练习使用筷子呢?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美国真的十分重视这一次访华机会。
出了机场后,周总理先是把尼克松一行人安排到酒店,随后就去安排毛主席的会面事宜。可就是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纰漏,原来在招待尼克松一行人的酒店内的角落居然张贴着一张不显眼的大字报——上面的标语正是“打倒美帝”。
正是这句话引起了尼克松的怒火,但他又沉下心一想,中国实在不像是如此无脑的国度。宴请美国总统来做客却还要张贴着打倒美帝的标语,实在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从他接触过的有外交大智慧的周总理就能看出来,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于是尼克松按下不表,先静观其变。
果然在杭州时,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坚持要再次重审中美双方已达成共识的《上海公报》,并一连挑出好些毛病要求中方修改。在我们的记者团看来,这可有些故意在使坏难为人了。
可谁知周总理听后只是笑眯眯的,并没有任何不满,甚至在夜晚亲自去到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的驻地拜访,这种情况按照当时乃至现在看来,都有些不可思议了,一个国家的总理居然真的亲自去拜另一个国家的部长,这或许是完全不合礼数的。
但周总理只是一笑了之。只要是能压下罗杰斯在访华事件中的一些不满,一点面子又算得上什么呢?
后来等到尼克松真正在中南海同毛主席见面,他们的会谈从开始计划的十几分钟延长到一个小时之久。
之所以时间安排得如此紧凑,是因为当时毛主席已经患了难缠的呼吸道疾病,已有不止一个月,连正常的说话都有些困难,但为了安抚民心,群众并不知道这件事,可就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束缚下,毛主席仍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现出一种十分渴望交谈的欲望。
这一个小时内,毛主席始终用一种闪电般迅捷的思路在和尼克松对话,主席说话自有一种天然的幽默感,他用一种谦逊却又洞察一切的睿智话语在对答美方的种种问题,这其中就有尼克松看见的那副“打倒美帝”的标语。
毛主席听完尼克松的发言当即哈哈一笑,他说:“你不是我们要打倒的人。”毛主席解释道,那块标语其实就是在“放空炮”。
周总理又在旁边接话:“我们的标语还有‘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哪还有你们这样的朋友呢?”
如果美国真的离开了亚洲不再参与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事,那么我们的抗议也只会是一阵空炮。如此巧妙的回答也令尼克松不禁深思。对此他还在毛主席面前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在今日,就在此时。”
在送别尼克松的前一个夜晚,中方在上海宴请美方。当时的筵席上给每个人都散了一盒“熊猫牌”香烟。此香烟原料全都取用国内外优质上等烟叶,是世界上最优质的香烟之一,亦是当时我国领导人毛泽东等人的惯用品牌。熊猫牌香烟的外壳上果真印画了两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
尼克松的夫人一看见憨态可掬的熊猫果然就爱不释手了,连夸这个香烟盒做得很是精致。周总理就坐在尼克松夫人的旁边,他一听闻此话便在心中作出考量,当即回应美方说:“总统夫人,我送你们一些吧。”尼克松夫人不明就里,还以为是要送她们一些香烟,没想到的是,周总理的意思是要送美国一对大熊猫。
当时帕特夫人听完周总理的话后一脸惊喜地朝尼克松说道:“理查德,周总理说要送给我们两只熊猫呢,真的熊猫!”尼克松听了也非常惊喜,连忙招呼晚宴上的众人举杯共同庆祝。
原来早在尼克松夫妇抵达中国的第一天就送给了我们美国陶瓷艺术大师波姆的辞世之作——一对精美的瓷塑天鹅。这可是世界上仅存两件的稀世佳作。
我们国家的回礼当然不能简单,再联想到之前带领尼克松夫妇参观熊猫时,尼克松夫人对熊猫爱不释手的样子,一直叮嘱着随行摄影师多多拍照。甚至还感叹过,“要是美国有这样一对熊猫该多好呀!”如此一来中国给美国赠送一对熊猫便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我国当时因为自然灾害,熊猫的数量也有所影响,但是为了中美建交以及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中国还是依旧忍痛割爱赠送了一对熊猫给美国。
第二天在上海虹桥机场为尼克松送别的时刻,尼克松自己也认为在中国的一个礼拜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于是有感而发,他对着周总理说:“这些天,我们改变了世界。”
等周总理回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这些事的时候,毛主席却哈哈一笑,说“他怎么不说是世界改变了他呢!”周总理听完先是一愣,继而很快明白过来毛主席话里的意思,便也哈哈大笑起来。这事传到已经漂洋过海回到美国的尼克松耳朵里时,他也不禁莞尔一笑,心中对毛主席的佩服之情更甚。
原来,在中美关系冰封的二十年里,世界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不仅是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世界同中国的关系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才会促使当时的美国重新审视中国作为亚洲大国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决定要不要跨越尘封二十年之久的冰山,再次同中国交往。毛主席说的“世界改变了他”,正是这个意思。
所幸照后世发展来看,中美建交绝对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正确决议。而真正要说起中美建交的最大功劳,还得是我们国家引以为傲的“乒乓外交”了!